滚动公告:
|
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前 言
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蓝山县唯一一所由县人民政府主办、集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主体办学单位。学校位于蓝山县湘粤北路516号,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学校秉承“立德、健体、尚学、创新”的校训和“文化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永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涉台教育基地、廉洁文化示范学校、文明标兵学校。
1.学生发展质量
1.1党建引领
1.1.1 学校党组织建设。学校共有党员90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6个,支部管理制度完善,党员管理规范,支部五化建设成效明显,其中,党总支是永州市中小学“五化”建设示范支部。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选优配强德育骨干队伍,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校团委开展学生“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教育活动,着力提升育人实效。
1.1.2 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持续开展党员“五个一”活动,党员教师共结队帮扶200余名困难学生、联系160余名群众教师,党员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指导团委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团委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1.2立德树人
1.2.1 三全育人。充分利用学校红色教育、涉台教育、禁毒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阵地,结合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爱祖国、爱宝岛”、“学习党的二十大”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德育师资情况表
项目名称 |
2021年 |
2022年 |
项目增量 |
体育课专任教师数 |
16 |
17 |
6.25% |
公共艺术课专任教师数 |
18 |
20 |
11.1% |
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数 |
12 |
15 |
25% |
德育管理人员数 |
17 |
18 |
5.8% |
1.2.2 学生素质。学校确立了“锻炼一副好身体、养成一个好习惯、掌握一门好技能” 的“三个一”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为育人主线,全过程、全方位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
近2年学生各种测试一览表
年度 |
各种测试合格率 | |||||
公共基础课 合格率 |
专业技能 合格率 |
体质测试 合格率 |
学生毕业率 |
职业资格 获取比例 | ||
2021年 |
96.20% |
100% |
96% |
88.1% |
尚未组织 | |
2022年 |
97.99% |
100% |
95.98% |
89.2% |
尚未组织 |
1.3在校体验
1.3.1 学生情况。在籍学生5584人,其中女生2592人,少数民族337人,男女比例为:1:1.15。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学生数 | ||
2021年 |
2022年 |
变化率 | ||
1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190 |
185 |
-2.63% |
2 |
模具制造技术 |
359 |
338 |
-5.85% |
3 |
计算机应用(两年制) |
0 |
0 |
停招 |
4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149 |
145 |
-2.68% |
5 |
汽车应用与维修 |
414 |
385 |
-7.00% |
6 |
机电技术应用 |
753 |
708 |
-5.98% |
7 |
现代农艺技术 |
182 |
178 |
-2.20% |
8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45 |
141 |
-2.76% |
9 |
计算机应用(三年制) |
845 |
825 |
-2.37% |
10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238 |
236 |
-0.84% |
11 |
会计事务 |
747 |
721 |
-3.48% |
12 |
电子商务 |
283 |
268 |
-5.30% |
13 |
文秘 |
641 |
629 |
-1.87% |
14 |
皮革工艺 |
128 |
120 |
-6.25% |
15 |
两年制模具制造技术 |
0 |
0 |
停招 |
16 |
美发与形象设计 |
104 |
94 |
-9.62% |
17 |
美术绘画 |
20 |
20 |
0.00% |
18 |
汽车应用与维修(两年制) |
0 |
0 |
停招 |
19 |
家政服务与管理 |
332 |
323 |
-2.71% |
20 |
幼儿保育 |
244 |
234 |
-4.10% |
21 |
社会文化艺术 |
41 |
34 |
-17.07% |
共计 |
5815 |
5584 |
-3.97% |
1.3.2 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开展了涉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匠心文化等主题活动,组建了演讲、街舞、篮球、技能等18个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
1.3.3 认可程度。学生公共课学习满意度96%、专业课学习满意度95%、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8%、生活满意度95.6%、校园安全满意度97%、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4%。
1.4就业质量
1.4.1就业情况。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建立了以县域规模企业为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为主流的就业网络,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岗能力快,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毕业 生总 数(人) |
就业 人数(人) |
就业 率 (%) |
直接 就业 人数(人) |
对口 就业 率 (%) |
就业去向 |
满意度 |
初次 就业 月收 入 |
升学人数 | |||
规模 以上 企业 |
中小 微企 业 |
职业 素养 的满 意度 |
职业 技能 的满 意度 |
专科 |
本科 | |||||||
2021年 |
1538 |
1521 |
98.89 |
604 |
89.40 |
540 |
64 |
92.2 |
91.0 |
3000 |
854 |
63 |
2022年 |
1678 |
1527 |
91.00 |
691 |
91.90 |
589 |
102 |
93.1 |
92.5 |
3000 |
816 |
48 |
1.4.2升学情况。坚持“技能就业、对口升学、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职教高考升学867人,其中升入本科院校人数48人。
1.5创新创业
1.5.1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就业指导》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生创业率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1.5.2创新创业成效。参加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专项赛荣获省级三等3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市级二等奖6人次;主体赛荣获市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13人次,三等奖17人次。参加蓝山县“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4人次。
1.6技能大赛
1.6.1 赛训举措。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赛训条件。本年度投入近3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生实训设施和竞赛设备,保障赛训条件。二是组建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技能竞赛师资梯队。教师将技能竞赛培训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深化赛与训的融合,提升实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努力提高教师赛训指导水平。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与兄弟学校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提高,如到江永县职业中专、远县职业中专、长沙航天学校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工业产品与创客、数控综合加工、汽车营销、物联网赛项交流活动。四是发挥工匠班“尖子生”引领作用。组建工匠班,以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学生为主,开设文化素养课、心理辅导课、体能训练课和技能竞赛训练为主的专业课程,营造了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
(部分技能竞赛设施设备升级采购情况)
1.6.2 获奖情况。参加2022年 “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荣获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
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学生获奖数
项目名称 |
2021年 |
2022年 |
项目增量 |
技能竞赛校级 |
532个 |
561个 |
6% |
技能竞赛市级 |
29个 |
25个 |
-14% |
技能竞赛省级 |
17个 |
5个 |
-71% |
2.教育教学质量
2.1专业建设质量
2.1.1专业建设情况。学校设有3个专业群,分别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皮革工艺专业群和商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皮革工艺专业群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皮革工艺专业群紧密对接县域“一主一特”产业,为本地皮具箱包、玩具制造、轻纺制鞋产业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助力蓝山县打造湖南省皮具特色小镇。
2.1.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学校投入资金260万元建设了“1+X”数控车、数控铣实训室,投入31万元建设了1个计算机平面设计机房;企业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了校内平面广告实训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项目名称 |
2021年 |
2022年 |
项目增量 |
校内实训室 |
51个 |
52个 |
2% |
实训基地数量 |
19个 |
24个 |
26% |
学生实训工位数 |
1964个 |
2184个 |
11% |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
0.34个 |
0.36个 |
6% |
教学及实习仪器设备值 |
1988.42万元 |
2441.75万元 |
22%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3417.70元 |
4372.7元 |
27.9% |
2.2课程建设质量
2.2.1优质精品课程的建设。共有6门课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分别是《中职数学》《中职语文》《钳工技能训练》《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目前,精品课程处于建设阶段,每个精品课程体现了类型特征,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大纲有机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和新技术新规范,持续完善了在线测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应用与互动功能,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有效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应用效果。
2.2.2课程内容改革。依托合作企业有计划地实施了数控车铣“1+X”证书试点,依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深入融合思政元素,并在部分专业课程推进专业技能与岗位的融合。
2.2.3课程资源建设。利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契机,积极开发相应配套教学标准、课件、微课、教学案例和试题;结合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3个、实训项目38个,并编写了活页式立体化实训教材--《SMT技能操作手册》。
2.2.4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超星学习通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形成一定的数据积累,为学生素质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案例2-1:改革评价方法,全面考核学生 |
评价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三个阶段。(1)课前评价采用平台诊断式评价(10分):由平台自动记录,教师可从平台了解学生是否完成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学生学习准备的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2)课中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75分):根据学习课程之后, 学生作业达到标准来检验学习效果(7个操作任务50分,能完成6个或以上无错误的 45 分,为优秀,4-5个的35分为良好,否则则得25分),评价内容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学生也可根据评价表的内容,自己检验学习效果。课中学生素质评价25分。在素质评价中,课堂标兵加分,明确了小组评价的标准,要有事迹说明,根据事迹的显著程度分为两档,这解决了以往小组自评时,人人都是高分的问题。(3)课后评价采用总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15分):有对学生作业修改后的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行为的评价。 |
2.3教学方法改革
2.3.1教学方法改革。在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积行案例教学法,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在幼儿保育专业推行情景教学法,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案例2-2:运用超星平台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教学组织采用超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打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平台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源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课中“六环节”,针对任务中学生自学有困难的知识点,采用学生展示,老师点评的形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课后促提升,配合课外调研,上网搜索的任务,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形成知岗爱岗的品质。 |
2.3.2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改革。利用整校推进信息化2.0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超星等教学工具、平台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教育”,巧设“课堂活动”,用精彩的讲解、娴熟的演示、高效的互动、立体的呈现,构建智能化、高效化、多元化的新型课堂环境。
2.4教材建设质量
制订了《蓝山县职业中专教材遴选管理办法》,按专业教学标准开足开齐文化基础课、艺术课、思政课,专业教材优先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手册式、活页式教材,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6本校企教材,并已在学校推广使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使用新的管理系统,并与县图书馆直接联网对接查录。
2.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含辅助教学软件、课程录像)、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及电子教材、考证题库等,依托超星平台上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2022年全面整校的推进线上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自主学习平台。
2.6师资队伍建设
2.6.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学校现有教职工288人,生师比为20.23:1 。
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项目
年份 |
教 师 数 |
教师结构 |
专任教师 学历结构 |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 ||||
专任 教师 |
兼职 教师 |
双师型 教师 |
本科 |
研究生 |
中级 |
副高 | ||
2021年 |
266 |
254 |
31 (12.20%) |
98 (38.59%) |
222 (87.40%) |
3 (1.18%) |
86 (33.86%) |
37 (14.57%) |
2022年 |
288 |
276 |
39 (14.13%) |
106 (38.41%) |
246 (89.13%) |
3 (1.10%) |
83 (30.07%) |
41 (14.86%) |
2.6.2教师培养培训。通过内培外训,“青蓝工程”师徒结一对一传帮带活动,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成长档案和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实现“1年合格,3年优秀,5年骨干”,力争快速成长为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
项目 年度
年份 |
教师培训培养 |
||||||||
教学创新团队(个) |
“双师型教师”数 |
市县骨干教师数 |
兼职教师数 |
名师工作室 |
师德考核合格率 |
||||
2022年 |
1 |
106 |
9 |
39 |
在建 |
100% |
2.7.1校企双元育人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相继与永州(蓝山)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永州市嘉益皮具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5个和校外实习基地6个,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值逐年增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2021年 |
2022年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企业教学设备总值 |
715.65万元 |
732.65万元 |
2.38% |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
3000元 |
3100元 |
3.33% |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 |
6门 |
6门 |
|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 |
17人 |
18 |
5.88% |
合作企业教师实践基地 |
10个 |
11 |
10.00% |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等8个专业实施订单培养,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岗位实习实训等。
2.7. 2学生实习情况。组织了908人到县内规模企业和合作企业参加岗位实习,其中本省91人,省外817人,实习地域相对集中。岗位实习做到专业对口或相近,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均在75%左右。学校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并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习企业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学生实习待遇与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
2.7.3 开展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参加湖南省信息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增进了与高职院校的沟通和合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正积极申报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全力促推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3.服务贡献质量
3.1服务行业企业
3.1.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了近300名学员到县内规模企业如湘威公司、皮具产业园区实习就业,为县内企业用工提供了人力支撑,让更多优秀学生,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3.1.2开展职业培训,支持企业发展。
案例3-1: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
2022年主要开展培训企业职工为主,同时兼顾技能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的模式,全年派出王利民、肖勋琪、吴美秀、胡建松、王筛敏等老师到湘威公司、星月玩具等授课,共计开展了10余期企业职工培训,服务并支持企业实现转型,使员工素质及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3.1.3服务本地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情况。一年来到全县各中学开展劳动教育及职业启蒙教育30次,尤其是利用每年招生宣传的契机,对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行人生规划,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3.2服务地方发展
3.2.1 开展对口帮扶情况。
案例3-2:扶残提智,早日致富 |
学校与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来自各乡镇的40名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和水利、士壤的特点,有目的地开展农村实用生产和养殖技术培训。采取自选课程、分班授课的形式,让每个残疾人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到有助于自主创业的实用技术。经过培训,40名残疾人掌握了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其中部分残疾人已经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成功地迈开了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第一步。 |
3.3服务乡村振兴
3.3.1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案例3-3:精准对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
学校积极与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对接,在所城、楠市、新圩、土市等乡镇共开展了6期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共培训出300余名以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其中新圩镇神溪村神溪果园的廖伏叔、龙家坊村圆梦果园的龙国良感触最深,前几年由于对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老师深入他们的果园为他们现在解答、指导。还帮助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及时销售出去,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
3.3.2积极科教助农,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开设“双休班” 、“送培到企”和“送培下乡”等多种培训方式,在乡村振兴、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为地方中、小型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再就业,共培训2500人次。
案例3-4:直播带货助推企业更好地发展 |
直播带货培训班学员雷素珍,她在毛俊洋田村创办了蓝山县华孝酿酒有限公司,是我县唯一具备酿酒生产许可的企业。公司生产的黑糊酒(牛屎酒)、糯米酒(拖缸酒)极具地方特色,但使用传统铺货的营销方法在县域内销售不畅,经过培训,学会了直播带货,通过不懈努力,将自家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逐步打开了销路。 |
3.4服务地方社区
3.4.1服务抗疫相关情况。以支部为单位开展防疫志愿服务活动,一是落实支部责任区域,明确志愿服务内容,组织党员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摸排外地返蓝人员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二是建立志愿服务台账,做到志愿服务“四个到位”,即服务区域明确到位,服务任务摸排到位,返乡人员管控到位,管控数据统计到位。
3.4.2开展进社区工作情况。学校教师进社区协助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活动2400余人次,疫情防控宣传600余人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400余人次,开展房屋安全排查240余人次。有效缓解社区人员不足和工作紧张的局面,减轻了社区工作压力。
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列为学生必修课,每天安排诵读国学经典时间,每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与民族中学、汇源、荆竹等少数民族学校联合开展瑶歌瑶舞联谊、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宣传了本地特色瑶文化,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3.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学校皮革工艺专业与县域企业台湾钻石集团旗下公司--永州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设湘威制鞋管理专业班。依托涉台教育基地平台,常态化开展了“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涉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举行“我爱祖国宝岛台湾”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红歌齐唱献给党”红歌会、“我与宝岛心连心”为主题的涉台征文、手抄报、绘画、平面设计比赛、“爱祖国 爱台湾”党员教师书法作品展等。进入新时代,学校继续开展涉台教育,正努力创建湖南省涉台教育基地,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营造氛围和打下坚实基础。
4.政策落实质量
4.1国家政策落实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承接了13个提质培优项目。皮革工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计算机应用》课程成功立项为湖南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4.2地方政策落实
按照《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永州市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蓝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方案》,制定了《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 “师生比达到了1:20”、“教学用计算机机数达到了每百生15台”。
4.3学校治理
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立德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教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学生德育评价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标准等制度。一直以来,以“文化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为治校理念,实行“党组织--行政--专业组”管理模式,充分释放学校行政权力,压实专业组责任,用好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
4.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考核、学生德育评价考核、学生毕业等标准体系,用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二是开展教学督查与改进。对课堂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检查;对课堂教学秩序每日巡查三节次;常态化组织教学诊断改进活动,有效地推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三是开展全校性教研教改活动。每周二第七节课定期组织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实施“四定、五统、六备”集体备课制度,突出教与学的改革创新。
4.5经费投入
4.5.1 经费保障
来源 年份 |
财政经常性拨款(万元) |
财政项目拨款 (万元) |
财政免学费资金 (万元) |
学校自筹 (万元) |
合计 (万元) | ||
县级 |
省级 |
县级 |
省级 |
县级 | |||
2021年 |
1695.21 |
789 |
61 |
1483.78 |
139 |
|
4167.99 |
2022年 |
2677.48 |
1094 |
61 |
1257.32 |
139 |
|
5228.8 |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把相关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实训室建设、设备添置和师资培训培养等项目之中,有效的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
4.5.2 学校资助情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发放特困生免书费住宿费4.2万元、国家助学金115.6万元、国家奖学金4.8万元、学校奖学金3.2万元、学校勤工俭学资助13万元、校企合作企业奖学金共计9.6万元。这些资助政策的落地落实有效地帮助许多经济困难家庭。
5.面临挑战
挑战 1: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工程还未完成。学校产教融合实训楼、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场馆及图书馆建设项目还未正式启动,学校将充分利用政府财政专项债政策,力争2023年确保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设置标准。
挑战 2:教师队伍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几年虽在不断地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来补充教师队伍,但整体质量还不高,如部分教师还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高级技能证书,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也参差不齐。下一步,学校将实行“一师一方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强师培养制度,主动寻求高等院校开展院校师资帮扶培训,多安排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让教师多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力争用3至5年时间打造一支专业能力精湛、“双师型”教师充足的师资队伍。